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,他的父亲名为孔宙,曾任太山都尉。在他的少年时期,孔融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华,因此受到了被誉为“天下楷模”的名士李膺的赞赏。如今专业实盘策略服务,关于孔融的故事中,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和梨子有关的寓言,这个故事传达了让人谦让的美德,成为了流传百世的典范。
然而,历史上的孔融并非只是因为梨而闻名。东汉时期,孔融的兄长孔褒与一位名士张俭是莫逆之交。当时,张俭因受到宫中权臣侯览的记恨而不得不逃亡,急需躲避追捕。他来到了孔褒的家中,却不巧孔褒当时不在。年轻的孔融,那时年仅16岁,见张俭处境艰难,毫不犹豫地将他接纳在家。我可以想象,那一刻,两人或许是在日落西山的光辉下交谈,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恐惧。
不久后,事情败露,张俭虽然逃过了一劫,可是孔融和孔褒却遭到了捕捉。官吏面临着棘手的抉择,只能先处置其中一人。就在这个危急时刻,孔融毅然站了出来,毫不犹豫地承认道:“将张俭藏起来的人是我,因此我应当承担这个责任。”他的这一行为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。而孔褒作为哥哥,自然不忍心看到弟弟如此受责,最终也将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。更令人感动的是,孔融的母亲也为了保护儿子,站出来承担了部分罪责。最终,朝廷决定惩罚孔褒,而这一事件使得孔融名声大噪,成为一道历史的闪光点。
展开剩余65%关于孔融的典故传颂颇多,其中在《后汉书·祢衡传》中有精彩的记载:“衡始弱冠,而融年不惑,遂与为交友。”在东汉时期,还有一位颇有才华的名士,名叫祢衡。他个性张扬,因自认为才气出众而对他人颇多不满,然而与孔融的交情却极为深厚。彼时,祢衡不过二十岁,而孔融已年过四十,年龄差距极大,然而却因相互欣赏而结起了深厚的友谊,因此后世有“忘年之交”的成语流传至今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孔融步入了仕途,他在多个场合为祢衡辩护,并屡次向权臣曹操赞美祢衡。然祢衡却对曹操极为不屑,打算因而与之对抗,于是他的言辞不但尖锐且激烈,甚至不愿意去见曹操,导致曹操心生怨恨。而孔融对于曹操愈发失望,逐渐扬言反对他的政策,这令他和曹操的关系日益紧张。不过,由于孔融在百姓中享有盛誉,若曹操贸然杀害他,恐怕会引发民愤,所以曹操一时未显露出行动。
然而,这一切并没有持续太久。山阳人郗虑了解曹操对孔融的不满,于是故意挑起事端。到了公元208年,曹操以“欲图不轨”、“谤讪朝廷”等罪名,将孔融处以极刑,并株连他的全家。在这一年,孔融的女儿年仅7岁,儿子9岁,本应在温暖之家嬉戏玩耍,结果却不得不生活在他人家中。面临父亲被杀之时,小女孩含泪喊出了令人心痛的九个字:“安有巢毁而不破乎?”她的脸上流露出坚定的神情,并未因即将降临的厄运而表现出怯懦,反而显得异常从容。这一幕让世人倍感钦佩。
这位年幼的小女孩表现出的勇气,让许多人感到震撼,或许正是因为她那如同父亲孔融般的气质,才让人们对她念念不忘。孔融的儿女虽年幼,但其遭遇的惨痛让人扼腕叹息。令人痛心的是,曹操在此事件中未能庇护孔融的子女,兄妹二人最终被杀,或许在曹操心中也感到对小女孩的畏惧与忌惮。历史的悲剧往往是无情的,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旗开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